「共享電動滑板車」是永續的交通方式嗎 ?

Yunli Wang
6 min readJul 24, 2019

--

Is shared economy always more sustainable?

電動共享滑板車 (dockless electric scooter ) 在歐美已經流行了一陣子,而最近在台灣,也有大學跟滑板車營運商合作試乘的案例出現。

電動共享滑板車的特點是 ” on-demand ”,可短租、隨騎隨停、充電式,在高度擁擠的城市提供最後一哩路的服務。相對於 on-demand 的計程車以及共享單車,他的價格又更便宜,也更適合極短程的移動。除了在熱潮中被熱烈討論的各式優點外,也有不少聲音提出對這種共享滑板車的商業模式的疑慮,包含公共安全……等,而本文想要聊的,則是針對 dockless electric scooter sharing 這種商業模式的環境層面影響。

減少環境衝擊?

多數的共享滑板車公司,都在官網上面將環保性當作產品服務的一項優勢來宣傳,打的口號大多是因為滑板車使用電力而非燃料,大量的減少了這趟旅程的碳排放;另外則是透過體積及物料投入更小的滑板車,就可以移動一個人類,提升了單位效率。

直覺上看來,這些公司聲稱自己提供環保的服務好像沒有什麼不對,但真的是這樣嗎?

Beam官網上顯示「零碳排放,響應環保」

零碳排?

「充電」所用到的電力並不是使用這些共享滑板車的唯一排放源,一家公司要能夠聲稱自己零碳排,或者是產品碳足跡是零,絕對不是只看「我充電,不吃油」,而是營運整個共享服務的範疇都應該被考慮進去,舉例來說

  • 每天半夜載運這些滑板車去充電、維修、重新分配位置的車輛,所耗用的燃料
  • 充電用的「電力」的來源

產品生命週期短

這些共享滑板車營運商目前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這些滑板車太容易壞,壽命太短, Quartz 上的 “Shared scooters don’t last long” 文章顯示,一台滑板車的平均壽命是 28.8 天,這不但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獲利能力,也影響到公司的單位環境衝擊,假設使用里程來當作計算環境衝擊強度的單位,延長滑板車的壽命才能有效減少每騎乘一公里所投入或廢棄的物質。

共享(或者說「以租代買」、「以服務代替產品」)的商業模式 帶來的好處之一,就是讓廠商有誘因將產品打造的更耐用,與其將滑板車賣給消費者,共享模式是由生產者(營運商)保留產品擁有權,產品的維修、汰舊換新都由廠商來處理,所以當產品壽命可以延長時,廠商的成本就越低,這樣子的連結讓我們得以跳脫消費主義。

舉例來說,想像今天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不是用買的,而是由手機大廠「租借」給我們,每天用完就還,手機故障都由手機大廠負責維修、更新,若在這樣的模式下,手機大廠為了追求最高的獲利,勢必會將手機打造的更耐用、好維修、好更新,也會將投入的原物料找到最有效率的使用,而不是用一次就丟。

Fewer cars?

部分滑板車營運商在願景中提到 “A city with fewer cars” ,也就是希望透過提供這樣的共享服務,能夠減少城市中汽車的數量。但共享滑板車跟一般小客車這兩種商業模式想解決的交通問題是一樣的嗎?他們的客群相同嗎?

根據 BCG 的研究報告,共享滑板車可以取代的交通方式大多是步行、自行車、或是其他大眾交通運輸,這些交通方式本來的碳排放就相對低;共享滑板車也只有在約 3–5 公里的距離內是可以取代計程車或是其他共享汽車的服務,而大眾在 5 公里以上的距離仍舊以計程車或共享汽車為主要選擇,就這樣的數據看來,共享滑板車是否能在「取代汽車」這點上面能夠有所影響力,實在令人懷疑。

E-scooters are best suited for shorter distances — BCG

營運商為減少環境衝擊所做的努力

目前看起來,不能直接斷言選擇共享電動車就是對環境有益的,還是得依每個營運商的營運策略以及核心價值,不同的共享滑板車公司在環境保護上也有不同的投入,我們應該要給予不同的評價。

有些公司除了一句響應環保之外,目前尚未看到有什麼額外投入,若公司並沒有對地球友善的文化與核心價值,也沒有在設計產品時多考慮減廢、減排等因素,實在不應該打著環保的牌子來宣傳產品服務。

但也有開始投入資源於減輕營運的環境衝擊的廠商,舉例來說,有些廠商的共享滑板車電力採用可再生能源,如在 Lime 的官網上,可以看到他們的車輛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並透過支持碳中和計畫來抵換營運所產生的碳排放、持續開發可再生能源的產品等。

Lime 的官網說明他們的車輛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

總結來說

  1.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未必就是更永續的選擇
  2. 未進行環保投入的公司不應進行漂綠
  3. 作為行銷用途的環保聲稱,應該要有可以對應的環保作為資訊揭露

--

--